《名家講評》
資料來源:國立歷史博物館(1997):《原鄉譜曲:洪瑞麟逝世週年紀念展》,台北市:國立歷史博物館
 
仲理歸大澤──洪瑞麟教授的畫
/黃光男

「藝術創作,不只是一種信號,而且是一種符號。」-蘇珊.朗格
「這種創造,就其為主觀活動而言,正是包括我們已經發現客觀存在於藝術作品的那些定性;它必須是一種心靈的活動,而這種心靈的活動又必須同時具有感性和直接性的因素。」-黑格爾

 

藝術家的性格,具有抽象思維能力,也具有形式建構能力。從前列之美學原理審視,作為一個藝術家,其構成的條件是繁複而曲折的。他除了自身的聰穎外,奮力於社會發展,洞悉環境因素,掌握時代脈動,是必須具備的涵養。
台灣畫家中,有這樣能力的人固然不少,但真正知其所知,感其所感的人並不多,甚至自己未有表現,未能知悉藝術是何物者,就自許為某一類之畫家,這種現象正好也可襯托出真正有所感知的畫家,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當然,志為畫家,其主觀情思必須堅定,但他也須在客觀環境認同下,才能達到心願。換言之,畫家的養成,正如生命的成長一樣,具有一定性的生長性、連續性、節奏性與統一性。他是社會成長的要素,也是被社會依附的因素,同時也是生命活動力的能源,包括了思想與行為。


洪瑞麟教授就是這樣的條件,一個傑出的時代畫家。
在他幾十年的藝術創作裡,從興趣到選擇了這一行業,在學習過程中,不論是來自日據時代的師長,或在台灣、或遠赴日本的受教,他浸淫在繪畫的活動,似乎有一份執著的理念在滋長,那就是他自己在那裡?他的時空、他的生命,均可在他的生活中體現。

可能的解析,是他承受來自師長的教導,以及他自己需要的選擇,是在毫無衝突下,靜靜地在歸類。促成他的行動,從早期的學習技巧,可能就是形成美感的認同,包括了印象畫派與自主義必備的速寫與描繪方法,這項認知一直影響到他過世前,仍手不釋筆地隨時紀錄著,其形成畫作的風格,不出於這種來自西方形式與情感的習慣,以致他的表現,似乎是學院式制約的信號,在指令著他的藝術創作。但是終其一生的藝術表現,在諸多的信號傳達時,正匯集一股強大的創作符號,這些符號正確地發生懾人的光芒。


由於形式歸納,洪瑞麟教授採取的技法,有很古典的基礎,從構圖、取景、用筆、著色、組合、表現,可說是一脈相連,並且從調子中的明暗,背景與主題間,作有力的安置。也可以這樣說,洪教授在創作過程中,對於技巧的練習,以及其必備的功夫,似乎是成為他個人形式美的要求條件。因此,他反覆在純熟的技巧上,是他日後繪畫造型的憑據。
再者,他融入形式的感性與直接性,就從生活中獲取,這種心靈的活動,亦為他繪畫的重要表現力量。此種形式已隨著他的生命體作隨機的感動,直接表現在畫面的境界,正是他對生存價值的詮釋。更具體地說,洪教授的繪畫表現,已超乎技巧形式的約束,直接以生命的起伏作為畫作律動的要素,而不是他為某一畫派,或一名家作模仿工作。其中最明顯的是他被稱為礦工畫家時,有過很長一段時間激情,對於他自已、與社會的發展,不見得是完全正確的說法。儘管他並沒有反對自己是個礦工畫家的名號,但他自己明白,他是為心靈需要而創作的畫家,是個以生活內容為取向的畫家。


在此,試以他留下的畫作分析,洪瑞麟教授,畫如其人,敦厚深情,既樸實而高雅。心性無礙,畫境自然開闊。他的畫,被冠為礦工畫者,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卻不是絕對的屬性。只因為他曾是礦場的管理人,或說是擁有者,本身並非是礦工,因何而來稱為礦工畫家?完全是美術史家的歸類方便之因,也是當時台灣社會正流行著鄉土文化的提倡,甚至被一些政治人物所框下,要以他作為政治主張的藝術圖騰。只是他始終含笑不語,默默地與社會意識結合,自然地在他的畫作表現出那一份純真的性靈。他是礦工畫家,只因他的畫是來自生活真實的體驗,他目賭礦工朋友的工作、掙扎、吶喊、辛苦、喜悅、甚至死亡,充滿了原生的質樸,是熱力與生命交織的血淚,是大地呻吟的聲音,他看過、遇過,是自發性歌詠,是嘆息聲中的堅定,這情緒發射出來的能源,流之筆墨時,當可見到它巨大的衝擊力量,因此,在礦工系列的畫,真是「縱使筆不筆、墨不墨、畫不畫,自有我在」的強烈個性。有人說有如西洋名家魯奧的畫藝,這一比喻,或也有幾分貼切,原因是魯奧是一個悲天憫人的人,往往把自己的心情寄託在上帝的形象上,把聖像平民化,是為貧民謳歌與悲傷的畫家,而洪瑞麟教授,日常與礦工為伍,當然知道礦工的疾苦,而以畫來替他們呼喚,尋求一份平安。洪教授常指著畫面上的某一人像,說他已走了,或罹病在家什麼的,眼中帶淚的肅穆,就知道的心情與畫境主張。


「藝術是生活的真實」,關心藝術社會學的人都知道,一個藝術家的創作,是隨著生活而有所感動的。洪教授在已發表的畫作中,固然礦工系列使他成為很平民化的社會關懷者,也可從中體悟出他的藝術生命,但他仍然是活性創作者,事實上,他的情感盈盈而滿於人生中的,是他為人的忠實,正如忠於生活一樣。從學院派出發時,就有一份典雅的創作方法,而出入平民百姓時,又有一份與自然社會為伍的主張。前者可以看到他在人體素描與寫生的造詣,包括人物寫生、動態描寫,這種把人體與畫境結合在一起,將線條簡化到無可再簡的地步,由纖細的描寫到粗獷的傳達,完全掌握在藝術的符號上,因此,有人只知道他用筆不同於一般家,卻不知道他在藝術創作符號上的掌握,有如他內斂性格的涵養,而這項符號正是藝術家難得的成就;後者是他東方美學的詮釋,已不是西方畫家可以相隨的,他一直嘗試著以毛筆水墨作為工具,在宣紙畫人體的創作,事實上在幾百張的描寫中,可以看到他以這種方法作為在油畫上的轉換,成為深邃而神秘的表現。或許這一層能力也是他天生而來的性格,但從這些邊緣的學習,正是發揮主題精神的契機。


從礦工畫出發,洪教授更勤於人物畫的表現,除了前述的筆法以外,他在加州的創作,可分為二類,其一是以人物於景象中的活動,凝聚在感情的溫度裡,或寫加州的人情世故,或作為旅遊中的記憶,如義大利的羅馬、法國的巴黎、西班牙的馬德里等地。而最重要的地方是他心中的生活描述。這一類作品,形質上是西方視覺兼具東方氣質,顏色鮮明而沉穩,有油畫、粉彩、水彩的不同方式表現;第二類是他皂記憶故事,是造境中的表現,比較有我行我素的自由,以他經歷的事跡作為背景,促使畫面豐富而多姿。這類畫作,接近於中國繪畫中的寫意性格,在形質的應用上,是自覺與不自覺的抽象思維,有些是想像與幻想下的成品,值得再三品味,正如謝林(schelling)說:「幻想吸收了藝術成品而加工製造;想像能作具體表現,相應地使藝術品具有外物世界出現的形象,把它們從本身發射出去。」洪瑞麟教授在十多年的加州生活中,存在著故鄉的思媎,與理想的期待。


畫就是畫,它是畫家生命的投射,也是人類經驗與情感的具體符號,它傳遞了人生的美好與力量。洪教授的畫富有生力,是他長期以睿智才情表現的結果,他不是在畫什麼,而是在表現什麼,當一個藝術家,從一般藝術信號接受指令時,必然會在社會意識裡尋求一塊認符號,並組合成可以被感知的形質,成為特殊表現的方法,這一過程是在堅持與信念中完成的。洪教授投入了生命,掌握了時代,當然畫作就顯得特別的雋永了。


沒有過洪教授撰文論述藝術表現的種種,卻聆聽過他課程。當他在要求學生描寫形象的正確時,並沒有直接指出那個地方的不當,而僅問是有何特別意涵嗎?不然在陰面的線條為何如此纖細?是否可加上一些複線。不僅是啟發學習者的自省,也尊重他人的不同的角度。被指導皂學習者,當然自會斟酌於畫面的安排。他重視畫面整體的量感與光線的穩定,這可能是他觀察自然現象的結果,比如大樹盤根,巨石定溪,或為不光不暗即為永恒的觸覺感,希圖把平面的二元次成為三元次的表達。同時表現他自己畫面的特質,有如「仲理歸大澤,高風始在茲」的泱泱氣度,影響著學生的學習,是個很真誠而有效率的指導教授,似乎不染一絲絲人間世的俗氣,儘管他那麼平易近人,仍然保持一股清新的氣質,令人羡慕不已。
與很多的畫家比較,他的寬厚與謙和,是很少見到溫喣長者。當他有些畫作是為了某些原因而在市場流動時,畫廊或仰慕者不止一次次的相邀展售,他一概婉拒了,而被認為是某一形式的社會運動標幟時,他也以畫家無所指的自然態度感化了求畫者;當然還有人拿他的假畫,讓他鑑賞並簽名時,他說這些當時忘了簽名,現在也不用簽了來表示這不是他的畫。諸如此種種,洪瑞麟教授守正不阿的精神,在畫界中廣受尊重,原來他有如此彬彬寬大的風範。


畫格如人格,看過洪瑞麟教授的畫,從礦工系列,到加州海景,每一張畫都注入了他的生活與生命,也刻劃著他不同時空的心情。藝術工作者所尊貴的情操,也在這種真切的感動中,得到巨大的情思感染力,超越了現實性的浪漫。

看洪教授的畫,有如讀一部台灣美術史,葚至台灣社會轉變史。當藝術產生時,作者所理解與表現的形象思維,在解讀者或欣賞者可以完全解碼時,才能被尊重。他以生活為師,不避開現實與現象的衝擊,而沉澱了藝術本質的掌握,包含了早期的創作,與礦工系列的呈現;他激發了人格的光輝,把藝術引入生活的核心,作為自然主義與象徵主義的符號詮釋者,使它成為自己獨特的信仰圖騰,應用在畫面上,有可讀有感的詩情;他反思與襯托的筆法,尤其以水墨畫法之人物、人體速寫,由線結構成面,轉面反襯線條的肌理,是令人感反圖見地法,也活澄了畫面簡約;而心靜如水的純粹,使他的人格成為影響畫格建立的源泉,並為美感深植於畫面的組合,與完善的心緒。
作為一位平民化的畫家,他的繪畫養分,來自土地、人情與誠心的結合,很容易成為社會發展的標竿,並作為當時代的精神力量。洪教授平淡天真,展望無限,他的畫境,透露出藝術創作者的心性與理想,在他生命的節奏裡,或緩或急、或實或虛所牽動的韻律感,正如他的生命成長激素,在於動靜之間思考的邏輯,絕不在匆促中草率揮灑,也不在不知覺之中動筆。
洪瑞麟教授的畫,是他生活的直覺、是經驗的記錄,同時是時空的精神與符號;擁抱台灣人文的象徵,創造了藝術工作者的光輝和典範。


洪瑞麟〈19121996〉 

 

出生於台灣台北市大稻埕,自幼受擅長漢學詩畫的父親影響而啟發了對藝術的興趣。

 

1927年進入由倪蔣懷先生創立的「台灣繪畫研究所」,與張萬傳、陳德旺等人同期接受石川欽一郎的指導正式習畫。18歲時就以「靜物」獲台灣水彩畫會頭獎。

1930年赴日考上日本東京帝國美術學校西畫科。

1936年畢業。專長水彩、水墨、素描及油畫,作品曾入選台展、日本春陽會展,及全國美展。

1938年返台後原計畫到法國巴黎深造,因時局瀰漫戰火而作罷,乃接受倪蔣懷先生之邀,到瑞芳煤礦任職,洪瑞麟從此進入他的黃金山城歲月長達35年。

 

他深入礦坑並以礦工為題材作畫,為勞動者發聲,畫作呈現力與美的濃厚真摯情感。

他是台陽美術協會創始人之一,1938年與張萬傳、陳德旺、張義雄、廖德政、金潤作等藝術家成立行動美術家協會(Mouve

1960–1966年受聘國立藝專(國立藝術大學)美術科兼任教授。

1972年從瑞芳煤礦退休後,開始四處旅行作畫。晚年旅居美國。 

 

【 洪瑞麟 圖像授權,上慶文化代理 】

本網站上所有圖像皆僅供閱覽使用,禁止重置或商業用途。

排序方式
顯示數量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27 礦工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27 礦工
+


1955年,同甘共苦的兄弟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41 礦工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41 礦工
+


1956年,瑞芳。收成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38 礦工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38 礦工
+


1956年,礦工水墨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19 礦工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19 礦工
+


1954年,礦坑外的女工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49 礦工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49 礦工
+


1959年,瑞芳。力與美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43 礦工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43 礦工
+


1957年,礦坑外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56 礦工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56 礦工
+


1960年,瑞芳。礦工頌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02 風景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02 風景
+


1932年,太陽與大地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04 風景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04 風景
+


1933年,老台北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10 礦工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110 礦工
+


1951年,瑞芳。休憩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28 風景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28 風景
+


1973年,對望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42 風景
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42 風景
+


1978年,遠眺淡水河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41 風景

1978年,生命樹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40 風景

1977年,淡水印象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44 風景

1980年,淡水風景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45 風景

1980年,淡水屋瓦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20 風景

1967年,富士山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32 風景

1973年,相看兩不厭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31 風景

1974年,門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
洪瑞麟授權數位典藏|編號256 風景

1982年,洛杉磯的風和日麗。 *洪瑞麟簡介...
×